簡介
「繁花化春泥」特展,從它的視覺設計,名稱,到創作成果,都可以感受到這是一場由女性藝術家來演繹的一場展覽。
女性藝術家,用通俗的話語來說就是「女」的藝術家,以別於「男」的藝術家,或反對性別二元論的酷兒藝術家等。也好比從年齡來說,有「老」的藝術家 也有「青」的藝術家一樣。表面分類如此,但少人知道,「女性藝術家」是專有名詞,在維基百科中擁有專門條目與大量解釋,著實讓人驚訝。如果同樣地鍵入man artist 或male artist,沒有專門的維基百科條目來解釋。這說明了必然有一些深層背景,才會造成如此巨大的差異。
我覺得面對一個女性為主體的展覽,可以抱持兩個基本態度,一,持平的態度。以社會制度設計為例,傾斜的優厚反而會造成新的歧視,不須如此。這也是為甚麼我一再鼓勵男性會員也應快快集思辦展。男性在現代社會面對的壓力其實不亞於女性,常常「藍瘦香菇」卻沒有人可以傾訴,男同志出櫃往往要比女同志慘烈很多,是一個顯例。二,保持警惕。在「公民不盲從」這本書提到,第一版優生健保法中規範,墮胎必須得到配偶首肯與同意。這種出於「下意識」父權的愛,一批露就飽受抨擊。試問我對自己的身體與其產出所做決定,為甚麼需要他人的同意﹖這說明性別障礙的戒嚴路還沒走完,幽靈仍在。
華創協會每次的展覽,都會暗地嵌入一種「手法」。例如2023年的「華創雙年展」,就是以水的議題為「手法」,用創作來鼓勵公民參與。這次的「繁花化春泥」女性特展,則是以「分眾」(segment)展覽為「手法」,因為人在同質性群體當中特別輕鬆,敢於用母語來大聲說話。展望2025年的雙年展,相信又要推出新的「手法」,來繼續鞭策協會所屬藝術家們的社會共感。